前后夾擊,合資車敢問路在何方
從1983年4月11日,中國第一輛中外合資汽車桑塔納落地,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5年,2017年和2018年注定是合資車難過的一年,以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的崛起,以凱迪拉克為代表的豪華品牌下探,還要面臨新能源的競爭,讓我們以5月份的合資車上牌量看看,合資江山誰主沉浮。
德系與日系正面交鋒,韓系、美系異軍突起,法系一蹶不振,瑞典、意大利、英國等新興勢力,中國合資車市場好不熱鬧。在中國首次購車浪潮過去后,新的市場面臨怎樣的競爭,也正因如此,各家都拿出了自己的“看家本領”。新車型、新技術,都在第一時間導入中國市場。甚至更進一步,專門研究中國消費者的喜好,推出相應的產品。豐田在華導入TNGA架構,大眾特設中國區總裁等等。
一切數據來說話,雖然說的那么慘,但合資車依然占據半壁江山。
(以下數據來自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)
合資車銷量前三名:
先看前三名,就像世界杯一樣,朗逸依然是當之無愧的冠軍,蟬聯多年無對手,但仔細一看,發現有兩點不同,第一同比增長僅7.9%,遠低于軒逸和卡羅拉的增長率,第二和第二名的差距無限縮小,沒有壓倒性優勢,朗逸在技術劣勢上吃老本還能吃幾年?螳螂捕蟬黃雀在后。
豪華車銷量前三名:
豪華品牌,奔馳獨領風騷,前三占倆,增長迅速,未來可期,合資B級車的日子普遍不好過,但在豪華B級車市場則是另外一幅景象,奔馳C級的能量,似乎還未完全釋放出來。反觀奧迪A6L,昔日C級車絕對的王者,“熬死了”豐田皇冠,“拖住了”寶馬5系,如今卻在奔馳E級的攻勢中敗下陣來。
5月全國銷量墊底前三名:
DS在中國的完敗是法系車在中國慘淡的一個縮影,雪鐵龍、標致、雷諾,市占率已經屢次突破歷史最低點,近看長安鈴木將于7月31日退出中國,法系的路還有多遠呢,或許這個法國人有自己的浪漫,但能夠欣賞得來的人實在不多。
總結:收智商稅的時代雖然還在繼續上演,但來中國搶錢,人傻錢多也行不通了,合資車企兩極分化的欣喜與無奈,但正所謂“物極必反”,不斷涌入的新品牌和新車型,加劇了各個細分市場的競爭。蛋糕不再是能夠輕易獲得,“搶食”變得異常艱辛。